现代毕姓大多以毕公高为得姓始祖,毕公高为周文王子,受封于毕(在今陕西咸阳附近)。毕方为商代重要方国,多见于甲骨文辞,武王伐纣时才将毕方封给毕公高。
部分毕姓源自于少数民族改姓,如满族毕力扬氏改为毕姓等。此外,少量毕姓还源自于外邦,《隋书·西域传》在有安国「西百余里有毕国……大业五年,遣使贡献」,西域毕国胡人中有以国为姓毕氏者,安史之乱叛军将领毕思琛即出自西域毕国。
汉代东平国(今山东东平)有宦官毕岚,十常侍之一。三国魏时东平人有毕轨,历官黄门郎、并州刺史、中护军、司隶校尉等职。南北朝时期,东平郡毕氏为当地望族,有东平郡公毕众敬、兖州刺史毕义云等人物。
东晋时新蔡鲖阳(今安徽临泉)有毕氏,代表人物毕卓,中书郎毕谌子,历吏部郎,避乱过江,为平南长史。
唐代时,河南偃师(今河南偃师)有毕氏,代表人物有毕构,历官中书舍人、润州刺史、御史大夫、益州府长史、户部尚书等职;毕构从孙毕诚累官侍御史、驾部员外郎、仓部郎中、翰林院学士。
晚唐时期有割据军阀毕师铎,曹州冤句(今山东菏泽)人。
宋代代州云中(今山西大同)大族有毕氏,代表人物有毕士安,北宋初年宰相、诗人,其子毕世长任少府监,以司农卿致仕,曾孙毕仲游与司马光、苏轼等多有交游,工于诗文。该支毕氏后徙郑州管城(今河南郑州)。
南宋时有名将毕再遇,祖籍兖州(今山东兖州),历镇江都统制,兼知扬州、淮东安抚使。嘉定元年,除左骁卫上将军。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。
明代毕氏人物见诸各地,淄川(今山东淄博)有毕自严家族一支,毕自严先后任刑部主事、工部员外郎、淮徐道参议、河东副使、洮岷兵备参议、陕西右布政使。
山东新城(今山东桓台)有毕亨,先后授吏部验封司主事、员外郎、郎中,顺天府丞,两淮盐运使,浙江右布政使、陕西左布政使、右副都御史、甘肃巡抚、工部尚书等职。
石埭七都(今安徽石台)有毕锵,历任刑部侍郎、户部左侍郎、总督仓场等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