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节八景
灵峰仙境
灵峰仙境,位于七星关区三板桥街道茶亭村灵峰山。
此处风景秀丽,主峰塔山巍峨耸入云天,四外群峰缠护,林木繁荣,百草丰茂。虎溪涧泉从山腰跌下,如弦拨响。登金顶瞭望,众山俯首,气势磅礴;山城楼宇栉比,天河蜿蜒回环,尽览繁荣之貌。
主峰之巅有云霓变幻奇异,人们据此可测风雨阴晴,故称之“灵峰”。灵峰半腰翠微之处,一寺庙倚翠傍绿,因山名而谓之“灵峰寺”。
灵峰景物绮美,加之古寺踞于其间,故世人称之“灵峰仙境”,为毕节有名的古“八景”之一。
透过简单的砖墙,一座古朴的庙宇映入眼帘
小和尚的钟声,听起来悠远绵长
庙内原本有两棵玉兰树,生长的是年轮,不变的是历史
然而,其中一棵,在岁月的侵蚀下,已轰然倒塌
残根之后,寺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
殿堂前蹲守的石狮,或许守护的不仅是平安,还有岁月
寺庙外,两棵参天杉树,与庙内的玉兰相互辉映,一同见证“灵峰仙境”的传说。
小和尚种了些蔬菜,猜一猜,这是什么?
听说,灵峰寺是明朝初期一云南来的游方和尚化缘所建,老和尚走夜路,凭着会发光的手指来照明,因此被当地百姓称为“燃指和尚”。
庙建好后,燃指和尚也在此处安身,百年后葬于庙旁。清乾隆年间,灵峰寺又称白云古刹,乾隆题对联“信能降雨出云灵童泰岳、长此终英毓润秀甲全黔”,可见当时,灵峰寺在全贵州都是赫赫有名的寺庙。
据说,早些年间,山上有一白塔,只要塔尖上现云雾缭绕,七星关城区必定有雨。但目前白塔已无觅影踪,这一传说也就无法考证了。
“八景”之二的翠屏旭日,位于三板桥街道安家井翠屏山。因明代大文学家杨慎途经毕节,游翠屏山留下“翠屏旭日”一诗而得名,历代都有文人登临赞颂,使翠屏山成为毕节城郊古八景之一。
翠 屏 山
周遵鹏
翠屏高耸插云霄,自古禄州吟最豪。
松茂竹苞千载秀,山肥水美万年饶。
觅诗到此寻新句,避俗离尘远市嚣。
杨慎西行留胜迹,人文蔚起写风骚。
双峰托影,是第三处“八景”,位于七星关城区西北方向,松山路福音堂之后。
明清以后,毕节文化发展繁荣,考取进士、举人的人数众多,位列全黔第一,如大家熟悉的路氏、张氏等翰林,以及史书记载的其他数百名仕子。
为纪念这些为毕节文化发展贡献力量的仕子,在福音堂后的双峰上选址修建了一座塔,取名“大雁塔”,以大雁展翅的寓意,象征毕节仕子。
响水轰雷
周遵鹏
响水轰鸣万马嘶,雄关北镇戍城池。
两山排闼开屏障,一瀑崩珠走玉墀。
峭壁临渊松倒影,高流出峡雾盈坻。
忽然一阵雷声震,惊起沙心白鹭鸶。
响水轰雷,毕节“八景”之四,也是八景之中最为毕节人所熟知的景点,地理位置自不必多赘述。
△响水滩瀑布(郑亮 摄)
据《毕节县志》记载:城西1.5公里处的倒天河瀑布。今名响水滩,古名响水河。河面宽50米,落差30余米,河床陡峭。斜坡长余百米。河水从滩上倾泻而下,水流湍急,瀑布高悬,洪涛澎湃,响声如雷,故得名“响水轰雷”。
响水滩瀑布是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,是毕节山城的一道靓丽风景,是全省唯一、全国少有的一道城市市区天然大瀑布。
△响水滩夜景(周遵鹏 摄)
毕节历史文化悠久,景色自是美不胜收。小编十分惭愧,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毕节人,对“八景”的了解也非常浅薄。欲知另外四景现今如何?且听明日道来……
部分资料由周遵鹏提供
云上七星原创发布,转载请注明
△以上为广告内容,点击图片看详情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